Mobile menu
复材网走访常州启赋安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来源:10博官网    发布时间:2025-03-29 01:36:24

  实地了解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产品研制及生产经营等情况。公司负责人向复材网介绍了公司的创新生态架构、业务拓展领域及核心技术能力等情况;双方围绕复合材料行业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携手为复合材料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常州启赋安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安泰复材,英文名称缩写:ATCC),成立于2017年,发起股东包括安泰科技、国家先进制造业基金、中关村母基金、中国钢研大慧九鼎、常州市政府投资基金、常高新集团等,注册资本超人民币十四亿元。

  公司目前构建了“四基地、两中心”的全球化产业布局,包括德国Mittweida基地、德国Mochau基地、常州航空航天复材零部件制造交付基地、江阴高端民用航空复材智能制造基地、欧洲研发中心以及中德联合工程技术中心。国内外高端复合材料制造厂房(含集萃碳纤维复材研究院)规模7.6万平米,中德工程研发技术中心(含集萃碳纤维复材研究院)面积超8000平米,公司德国员工380人、国内员工超300人,拥有各类先进制造设备百余台套。

  作为一家初创的跨国经营企业,安泰复材从始至终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提升的集成创新战略路线,秉持“国际标准+中国智造”的初心,整合国际供应链整体资源,以德国先进的技术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并不断深耕国内增量市场机会,致力于成为突破碳纤维复材部件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碳纤维复材科技跨国创新企业。

  安泰复材结合中德优势,组建国际化研发设计团队,并成立了“安泰复材中德联合工程技术中心”。该中心集“研发、设计、制造、检测”于一体,已深度参与国产大飞机C919和宽体客机C929机身重要部件的设计研发,并成功交付国产大载重无人运输机TP500全复材机翼、国产临近空间大型太阳能无人机“QMX50”、TR100大型垂直起降无人运输机、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机、W5000大型无人货运机中机身及后机身前段、电动超短距起降大型无人运输机ES1000全复材机翼及eVTOL整机结构研发制造等项目。

  安泰复材以市场化机制招募行业精英,现拥有大批专业人才和国际一流的复合材料研发、设计、制造、检测团队。核心小组成员均具备丰富航空器设计和复材批产经验,或长期在波音、空客、中航工业体系中从事供应链工作。

  安泰复材已具备行业全牌照:德国工厂已具备AS9100、Nadcap认证、空客认证、波音认证、ISO/EC17025认证;中国工厂已具备AS9100、Nadcap认证、空客认证,并按计划进行波音认证、中国商飞认证。

  凭借在梁、框、肋、长桁等典型结构件以及传动轴、水箱等设备制件上独特的一体化研发制造技术,安泰复材获得了广泛的客户认可,旗下公司德国科泰思是波音、空客的长期合格供应商,拥有十余年联合研发及稳定供货经验。此外,德国科泰思受庞巴迪、奔驰AMG、奥迪等豪华汽车品牌青睐,持续为其提供碳纤维研发制造解决方案,并通过与航空、汽车大客户深度合作,联合研发下一代增强型碳纤维复材制件,于2017年荣获利勃海尔航空航天“最佳改进者”奖。

  秉承“国际标准 中国智造”,安泰复材在中国市场已深度参与中国商飞复材零件的研发制造,并与空客中国、波音中国、航空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等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都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先进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大、质量轻、抗腐蚀、可设计强、便于大面积整体成型等优点,在飞机上的应用以及其用量多少已成为衡量民用飞机技术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安泰复材追求结构高效,遵循复材整体结构设计理念并以适航安全为基础而生产的飞机复合材料内外饰件及结构件,在大型客机、通用飞机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安泰复材给所有空客项目供应碳纤维加强筋和长桁,项目包括但不限于A320、A350、A380、C919、C929。

  安泰复材通过建设科泰思(中国)工厂和强华新材高端工业品平台,投入自动铺带机、激光投影仪系统、下料机、热压罐、无损检测仪、三坐标测量设备、五轴CNC加工中心等专业设备,迅速提升了碳纤维复材工艺技术及研发设计水平,并形成自身的集合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同时,依托成熟航空复材零部件批产体系和自身材料体系,将复材低成本快速成型技术创新应用于商业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积极助推商业航天企业进入低成本、高性能和量产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轨道。

  安泰复材的德国工厂与迈凯伦、MercedeS AMG GT、布加迪等汽车品牌有着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德国科泰思生产的传动轴、内外饰件等碳纤维复材构件在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等方面均可全面满足豪华汽车高档装饰和轻量化的需求。

  基于德国团队先进的技术积累和项目经验,安泰复材中德工程技术中心通过金属接头与复合材料结构主体共固化连接技术,快速实现国际高端技术国产化创新应用,并建设管轴类产品工艺制造产线,在中国全面实现批量制造,形成了从航空领域向无人机、直升机及其他民用和高端工业设施装备制造领域的覆盖。